互联网+乡村模式被提出,让城里人参与农业生产
作者:源中瑞milk 发布时间:2018-06-28 16:09:38 浏览量:2281“我们国家的农村人口基数很大,农村数量很多很多,有很多农作物种植户,也有很多动物饲养户,这些作物和产业为什么非要农民来养呢?也可以让城市中的人来参与这些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。”在6月26日,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的2015smart乡创——回归美丽乡村峰会上,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提出了一个“很疯狂”的观点:“乡村”这个第一产业,如何变成娱乐业,这是互联网+乡村的一种思维。
“实体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很慢。但是现在这个时代,中国从人口红利、环境红利等已走入了互联网红利。”李易在会上表示。
这与中国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。打车软件、微信红包……甚至出现了乞丐“扫码”乞讨的故事,互联网已悄然蔓延至社会各个层面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也首次提出了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。如今,各领域各行业如果没有与互联网关联,已落在了潮流之后。
乡村也不例外。在中国新闻社原社长、中国乡村文化研究院院长郭招金看来,中国乡村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崛起贡献极大。他认为,中国改革的最强动力来自乡村、来自农民。
当这两个强有力的元素融合,互联网+乡村,会碰出怎样的火花?
李易认为,互联网+的本质就是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,包括乡村经济。互联网+乡村并不是乡村的在线化和数据化,而是让“农民不苦、农村不穷、农业有甜头”,这样资本才能进驻,创业者才愿意创业。
互联网思维为乡村创业提供了无限可能。
此前,在海外,美国某网站打造“食物社区”概念,将地理位置相近的消费者以“食物社区”为单位和当地中小农场连接起来,当同一社区的人数超过20人,订货量足够之后,网站以社区为单位向农场发出订单,农场统一配送,降低物流和仓储成本。
这种模式也被中国的一些电商介入,“互联网订制私人农场”在中国市场中得到了体现。
但在李易看来,互联网+乡村还有其他很多玩法。
他举了英国农业的案例,在一些英国的乡村中,并非由农民来养猪,而是由城市市民来操作。这让许多生活在城市的人得到体验的快乐,广受欢迎。
“互联网带来的不仅仅只是生产力的改变,不只是效率的提升,而是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。”他说。这种关系的变化,也影响到了未来的乡村建设,“在我们国家也有许多农村、农村物等,为什么一定要让农民来操作呢?我认为中国最有前途的行业就是娱乐,把‘乡村’这个第一产业,变成娱乐行业,是一种方式。”
“未来的孩子、未来农村的孩子,会真正如同我们想象的‘回家来建设美丽乡村’吗?我觉得这些事情都是我们的幻想,实际上根本不存在,我们要想,未来是什么?”他说,未来就是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,比如,只要有一辆车,就可以出去“创”。
乡村不只是乡村,第一产业也并不只是农民的生产,这样的案例在中国大陆上其实已悄然发生。
此前有媒体报道,多年前,北京市房山区电视台的主持人伊娟突然辞职,一次很偶然的机会,她接触到玫瑰产业,从此一头扎进花海。
“别人做玫瑰,大多单做种植、食品、护肤等某一样,而我想要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。从种植的源头开始把关,把食品、护肤、旅游观光等都加入进去,让大家既能吃,又能用,还能玩。”伊娟说。
“玩”已逐渐成为乡村创业的一种方式,而互联网+乡村的思维,更是不收限制。
在李易的想法中,“互联网+”下的乡村,也许会变为“娱乐业”,也许会变为其他的形态,都可能发生。这可能会有些“疯狂”,但这种“疯狂”,正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不受限“创新”。
“我想,今天,在这个越来越疯狂的时代,如果你还没有成功,不是因为你有什么,而是因为你太‘正常’了,仅此而已。”李易在会上说。
互联网+相关推荐: